吴应熊做好了武力收拾武昌的准备,不过,事情的发展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左梦庚根本没有对抗朝廷的勇气。
吴应熊的大军一到,左梦庚就带领武昌的文武百官开城投降,连军权都交了。
吴应熊也既往不咎,将明帝的圣旨交给左梦庚,朝廷仍然让左梦庚继承了平南伯的爵位(异姓王的后代若无特殊功勋,继承爵位降一级),统领武昌军政大权。
但是,吴应熊裁撤了湖北的军马,将八十万人裁军到十万人,其余人回家种田。
处理完湖北的军务大事,吴应熊让郑成功率水师回泉州,和郑芝龙商量收复台湾的事。
十天后,泉州安南伯府,郑家的祖宅。
“孩儿拜见父亲!”郑成功回到安南伯府,郑芝龙和郑芝凤早已在郑府门口等候郑成功的归来。
“森儿快快起来。”看着俊朗非凡的长子,郑芝龙大笑着将其扶了起来:“让为父看看,森儿长大了不少,身上有名将风采!”对于这个郑森长子,郑芝龙一直都是寄予厚望的,当然,长子也从未让他失望过。
郑成功跪下给郑芝龙等行礼问安,然后将吴应熊给郑芝龙的信交给他的父亲和几位叔父,商量朝廷收复台湾的事。
“大哥,你打算收复台湾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这个安南王,恐怕没这么好当呀。”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问道。
当时的台湾只不过是一个荒凉落后之地,因而一直以来并不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
从永乐时期开始,台湾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领土,但实际上大明也只在台北设了一个县,并且一直以来都甚少管理,有时甚至十数年不派官员换任,台湾一直以来都是游离在大明统治的边缘,几乎名存实亡。
早前,郑芝龙等许多大海盗早期便曾以台湾为根基。
郑家退出台湾,回去经营泉州,荷兰人占据台湾,那时正值崇祯初年陕西等数省大旱,各地流民四起,朝廷无暇顾及,之后大明内乱不断,便一直任由荷兰人占据到1645年。
郑芝龙能做到今天雄霸南洋的地步,眼光和智慧还是有的,说:“吴应熊这个丞相不简单。森儿立下大功,当了南京水师提督,还和他义结金兰。朝廷若真有意动我们郑家,就不会让森儿掌管水师;再说我们郑家也不是案板上的鱼肉,大明还得仰仗我们郑家守卫海疆呢!”
“大哥说的是,你做决定吧,我听你的号令。”郑芝凤想了想,说。
郑成功道:“朝廷也说,父亲为我大明镇守海疆十数年,抵御倭寇侵袭,实乃劳苦功高!如今郑家水师的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大小战船三千余艘……”
“森儿,我们正准备跟荷兰人签订合约,放他们自由进出台湾。近几年,郑家跟荷兰人数次大战,虽然每次都以郑家胜利而告终,但也令郑家舰队损失巨大,此次若能跟荷兰人签到合约,对郑家也是极为有利的,不仅能避免再一次大战,最主要的是荷兰人愿意每进出一艘船只便向郑家缴纳一定的金银,荷兰人每年能进贡12万法郎,郑家没必要咄咄相逼。”郑芝龙说。
“父亲,孩儿认为此举不妥。荷兰人在台湾的势力,我们能摆平,还不至于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吧。”郑成功道。
“为何?”郑芝龙问道。
“丞相说,台湾乃是大明的领土,原先因为大明无暇顾及才让荷兰人有了可趁之机,现在是时候出兵将荷兰人驱逐!”郑森道:“武力收回台湾,乃是大势所趋,所以才不惜封父亲为王。”
“若真是如此,为父可真要考虑了。郑家毕竟世受朝廷恩惠。”郑芝龙道。
“父亲英明!”郑成功笑道:“若有一日收复台湾,孩儿愿意当马前卒,为父亲当先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