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的突然溃退是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甚至连那些跟着大部队一起溃逃的联军士兵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皇帝为什么会逃,他们又为什么必须跟着皇帝逃。
拿破仑当然知道自己逃跑的原因,他和他的将军们明白,莫斯科的大火毁掉了他们最后的一线希望——几十万联军失去了最后的后勤来源,在这块被**成一片焦土的异国他乡面对补给充足士气高涨的俄军主力显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再者说来,若是皇帝和大军被困在莫斯科的消息传回了奥地利和普鲁士,那些貌合神离的家伙恐怕第一件事就是点起兵马直入巴黎。
拿破仑不得不选择抛下几十万士兵独自逃跑,巴黎是他的根基,是他的根本,失去巴黎的他便将一无所有,他必须赶在心怀鬼胎的德意志人之前回到巴黎拼凑起一支大军震慑住他们。
他留下了几名将军在斯摩棱斯克整顿溃军,自己则轻车快马一路向巴黎狂奔——按照历史的进程,拿破仑的确成功回到了巴黎,并同时拉起了一支大军,而跟随他远征俄国的几十万联军士兵,最后只有三万人(并不包含那些零零散散回到国内的人)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
法军来时的路已经被折腾成了一片焦土,虽然这些逃散的士兵们悔不当初,但已经被摧毁的农村与农田却无法再生,虽然九月的俄罗斯并没有可怖的冬季严寒,但是广袤的焦土之上却很少见可食用的活物——无它,它们的生活环境被联军摧毁了,它们只好背井离乡去到其它水草丰美的地方。
法国人撤退时并非不想选择那些有富饶村庄与农田的道路,但是俄军的另一支部队正在彼得堡待机,而走乌克兰方向撤退的话——法国人确信自己的脑子还没有被莫斯科的大火烧糊。
因此他们只能走来时的路线,即华沙-维尔纽斯-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莫斯科一线返程,享受着金秋时节莫斯科无边的旷野和难以忍受的饥饿——至少在跟着溃军一同撤退的意大利人看来的确是如此。
继续呆在莫斯科显然是不明智的,莫斯科和它周围的乡村已经被扫荡的一无所有了。投奔俄国人也不太可能,先不说意大利人们根本不知道库图佐夫和他的主力部队在哪里,就是找到了说不定也会被当做战俘羁押起来——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各国对待战俘的手段虽然不说残忍到家,但是也谈不上什么人道。
意大利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祖国摆脱法国人的控制,为此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此不惜,毕竟每年被法国人斩首的烧炭党人多如牛毛,但是却依然有意大利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反叛组织。
跟随溃军回到斯摩棱斯克进行重整的路非常艰难,卡洛斯他们并没有放弃徘徊在死亡线上的埃迪内洛,而是选择了带上他一起上路。
联军离开的很仓促,这些贪婪的士兵们带走了他们能带走的任何东西——其中大部分是从空荡荡的富商房子里搜刮出来的宝石和艺术品,也有一些装饰用的宝剑和重量惊人的盔甲。
跟着逃走的意大利人自然也捡漏似得带上了一些珍贵但没有价值的财务,莫斯科城仅有的食物要么被俄军带走,要么消失在了火海里,不论是联军还是意大利人都找不到多少可以果腹的东西,而很多人却又不愿意放弃到手的财物以减轻负重。
一具具干干净净的人骨架就这么散落在前往斯摩棱斯克的主干道的两旁,卡洛斯知道这些并不是早就风化了的尸体。它们的身边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制服的零件——有法军的,有奥军的,也有意大利人的。
他们大部分是伤病员,这些伤员自知已经无法活着回到自己的祖国与故乡,便将自己的生命和最后的价值托付给了那些健康但饥饿的同僚们——吃人这种习俗在欧洲不过消失了不到一百年,克服了心理障碍、向上帝祈祷赎罪后的军人们自然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些尸体——他们会很细心地分开皮肉,并且通过熏烤的方式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埃迪内洛终究还是没有撑下来,这个和蔼善良的摩德纳人没有熬过饥饿与疼痛,但他还是在卡洛斯的照看下安详地逝去了。
队伍中不乏见着尸体便眼冒绿光的人,卡洛斯他们也知道最近几天总有一些因饥饿而死的尸体被从土里刨出来不知所踪。但他们知道了又如何?他们不敢管,也不能管。
卡洛斯已经将近快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离斯摩棱斯克还有两天的路。
虽然说人只要有充足的水分补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