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正正的阳谋。他就是看出了在孙策死后吴国必然会陷入内斗的局面,因此才是以这一计挑起吴国内斗。
只可惜这个计谋周瑜在了解透彻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是接下来。无论如何,不管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传国玉玺也罢,一定要将伯符的尸体换回来。
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堂堂吴王怎能是让尸体落在荆州死敌之地。
不过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在这封书信的内容被吴国朝堂上众多文武大臣得知之后,顿时就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惊天浪涛。
以周瑜为首的孙策旧部、军方武将和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世家势力两大吴国党派就是在朝廷之上开始了争斗。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但是这一封书信却是让吴国是彻底陷入了内斗之中。
因为在这封书信送到建业之后不久,那吴国宗室孙承宗就是提出要选出一人继任吴王之位,不能让吴王之位就此空缺。这样一来,两方势力便是更加开始了争斗,其中正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周瑜想要将孙绍推上吴王之位,毕竟在周瑜看来,这吴国江山是孙坚和孙策父子打下来的,和那孙权没有半点关系,孙权继位吴王,怎能服众?而张昭则是想要推出孙权,理由也很简单,孙绍如今不过五岁,如何能够担当吴王重任,而孙权则是不同,则是最为年轻的时候,而且在吴国文臣一方之中威望不小。
如此在建业朝廷之上争斗了半月之后,孙策旧部首先就是受不了,他们需要用传国玉玺换回孙策的尸体,但是这样争论下去何时才是到头,所以在孙策吴汉、太史慈等人的密谋之下,以吴国公主孙尚香为内应,成功将传国玉玺从吴国皇宫之中给偷了出来,然后又太史慈亲自送到江夏,以传国玉玺为代价换回了孙策的尸体。而且为了瞒天过海,太史慈等人还做了一个假的传国玉玺放在皇宫之中,关键是还瞒着周瑜。
而传国玉玺消失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在得知传国玉玺被偷盗之后,孙权首先发难,要以大不敬之罪将太史慈和吴汉等人处死,可是周瑜虽说因为太史慈等人做这件事而没有告诉自己而恼怒,但是又怎会坐视孙权加害太史慈等人。
而在朝堂之上与孙权等人一番争论之后,纠结了一月之久的周瑜终于是下定了决心,率领兵马离开了建业,同时随周瑜一同离去的还有那大乔、小乔、孙尚香、孙绍等人。而孙权得知周瑜带人离开建业之后当即派兵追击,可惜都被周瑜打退,那投向了周瑜的老将韩当更是被周泰所杀。
之后在将孙策的尸体送入吴郡安葬之后,周瑜在吴郡尊孙绍为王,大乔为吴国太后,而因为孙绍年幼,他周瑜以大将军之身总揽朝政。
孙绍继位张昭、孙权等人子不会答应,所以为了反击周瑜,张昭等人在孙绍继位半月之后也是在建业拥立孙权为吴王,将周瑜、孙绍等人大为叛逆。
自此,吴国分裂,世人称孙绍为东吴王,称孙权为西吴王。
东吴王孙绍占据吴郡、丹阳郡、会稽郡等扬州东部数郡之地,得到了周瑜、太史慈、吴汉、陶侃、顾雍、陆绩、陆文龙、刘仁轨、杜伏威、辅公祏、周泰等人的支持。
西吴王孙权占据豫章郡、庐江郡、庐陵郡、临川郡、鄱阳郡等扬州西部数郡之地,得到了张昭、张纮、吴景、祖逖、孙承宗、桓温等人的支持。
而孙绍在吴郡继位吴王之后,原本驻守庐江郡的太史慈和刘仁轨悍然撤兵,返回了吴郡,而孙权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忙是派大将孙承宗率兵镇守庐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