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包括八个守备营在内,还有正在扩建的水师,警卫营,狙击中队这些,全部残投入到大练兵当中来。
这些新补充进来的新兵,俘虏,卫所兵,战斗水平都还不能和老兵想比,而且也缺乏经验,现在就需要通过集中大规模的训练,弥补他们这些不足,把他们的作战水平提升来。
而下面的士兵们,也都非常积极的投入到训练当中,新兵们,尤其是卫所和新兵营的小伙子们,都拥有者很高的热情,天策军的强大使他们非常羡慕的,现在能够加入天策军,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而老兵们,虽然已经经历了很多实战,但训练热情依旧不减,他们深刻的明白,在战场上,自己练就的一身本事,就是活命的手段,虽然他们无惧死亡,英勇奋战,但这都是为了能够消灭敌人,让自己活下来。
所以,他们的训练也异常刻苦,而且他们也是有傲气的,要是让这群新兵蛋子比下去,他们的老脸往哪个啊。
与此同时,孔有德也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制定和改进了训练方法,以求达到最科学的训练。
除了这些单项训练之外,孔有德还下令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比如步炮协同作战,虽然由于火炮水平的限制,这战术的可操作性不强,但他依旧推行了下来。
不单单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还能有效的锻炼新兵们的勇气,这事新兵最缺乏的东西,别看训练的时候一个个猛如虎,真打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登莱大地的原野上,随处可见聚集成群的天策军骑兵,来回的崩腾,犹如一堵堵城墙一般向前冲锋,训练着骑墙冲锋,也能看到一个个手持火铳的骑兵,对着几十丈外的草人射击。
在栖霞和招远的山林间,一门门火炮不时的发出怒吼声,有些时候甚至能看到上百门大炮齐鸣的景象,一排排的树木在炮弹的轰击下碎成木屑。
步兵和火铳兵,也在配合着协同作战,骑兵担任进攻的角色,步兵和火铳兵根据局势,快速的做出反应迎战。
……
诸如这样的训练和演习,在每个地方上演着,天策军的实力正在节节攀升,士气也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孔有德也在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以后的战斗会越来越残酷,如果出现临阵脱逃,或者是叛变投敌的情况,将会对战局非常的不利,所以必须提前预防。
所以他便用起了后世的办法,大量的标语,大量的口号,将孔有德所想要的思想效果,贯彻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这些思想的笼罩之下,完成最为原始粗暴的洗脑。
“保卫家园,英勇杀敌!”
“敢于打倒一切来犯之敌!”
“牺牲光荣,逃跑可耻!”
……
训练场上,口号声一浪盖过一浪,无论新兵老兵,都在大声的叫喊着这些口号,仿佛自己叫喊的越大声,越自豪一般。
而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这些口号逐步烙印在了他们的心中,在未来的很多时候,他们心生胆怯,或者想要临阵脱逃的时候,这些烙印就警告他们不要这样做。
军事方面的行动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民政方面的事物也没有停下来,孔有德也拿卫所开刀了。
大明朝的卫所,在建国初期,朱元璋“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构想,在全国的各军要地,设立军卫。
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初期的时候,卫所制度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能够保卫地方安全,而且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为大明朝廷节省了费用。
然而才刚到永乐年间,就有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发生,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反倒是越来越严重,到了明宣宗时期,这些事情就不被非常频繁。
然后,普通军户的日子越来艰难,军户逃亡的事情屡有发生,而且战斗力也直线下降,到嘉靖年间,逃亡的军户就已经超过百万,卫所的战斗力降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不然也不会出现几千卫所军打不过几十个倭寇的情况。
于是,大明朝廷才出现了募兵制,改从民间招募士兵,也就是职业的军人,取代卫所军成为主要作战力量。
然而,即使卫所制度已经有如此多的弊病,但仍旧没有被废弛,依旧保留到现在。
一是来自于财政方面的压力,内地没有什么战事的话,卫所军还是能够保持稳定的,而且也花不了几个钱,总比募兵那种一年十几两银子要省钱多了,其次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普通军户日子过得苦,但那些成为大地主,大富豪的卫所军官们,可是享受着卫所制度带来的好处,如果朝廷非要废除卫所,估计到最后这些卫所军官都得起来造反。
然而,现在这两种阻力,对于天策军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了,有守备师之后,卫所就是个累赘,至于卫所军官们的反抗,孔有德巴不得他们揭竿而起,刚好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于是,在孔有德与秦致远,宋统殷经过商议之后,废除卫所的命令就被下发执行了。
天策军控制范围内一共八个卫,直接被一次性废除,而后根据各个卫所的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有些并入其他的州县,有些则单独设立县。、
比如大嵩卫,离各个州县都比较远,而且控制区域非常大,划分到哪个县都不大合适,于是就就单独设立大嵩县,在比如灵山卫,离着胶州比较近,直接并入了胶州。
而那些军户,也全部转变为民户的身份,和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再承担防卫领土的任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