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杏楼”。赵佶与李师师秘密往来的事情,皇宫内也有传闻。
皇后劝赵佶道:“群青楼女子纵然美艳绝伦,毕竟出身卑贱,朝秦暮楚,很容易染上疾病。圣上万一沾染上了,如何是好?再说,皇上作为一国之君,万人之表。此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何以禁?况且圣上经常深夜便装外出,纵有侍卫密随,也难保无一失,万一……”赵佶听了,觉得有理,便没有再去李师师那里了,长达一年之久。但是他暗地派人给她送礼,从未停止。
赵佶曾经说过,论才、论貌、论人品,后宫嫔妃无人能及李师师。他曾经与皇后嫔妃闲聊时说起李师师,谈及宠爱她的原因时,打过一个比喻:“假如从你们嫔妃当中挑出一百人,把钗环首饰卸下来,换上素妆。让她同样打扮,混在一起,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她与你们的不同,她那种气韵风采,不是仅仅能从面貌和身材上能看出来的。”
一年未见,赵佶特别想念李师师。他最终按捺不住,瞒过后宫嫔妃,溜出去与李师师幽会。因为这样躲躲闪闪,终究不便,于是张迪又献一计:在离宫旁边秘密地挖一地道通向李师师的青楼。如此一来,就不易被外人察觉圣上的行径,也可保圣上的安全。于是,离宫一带被列为禁区,作为御林军的禁地。地下挖的通道直接通到了李师师的门口,赵佶便常常从地道里走过去与李师师幽会。
此后, 李师师的家中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毕竟谁也不敢和皇
帝争女人。却有一人是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的,他就是周邦彦。周邦彦是钱塘人,生得风雅绝伦,能按谱制曲,所作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候,他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也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
有一天皇后过生日,周邦彦估计赵佶不会再来李师师那里,便溜来与李师师幽会。结果不巧,赵佶偏偏来了,还拎来几斤潮州柑给李师师尝尝,说是快马加鞭从广东进贡的,新鲜得紧。周邦彦被堵在房间,只得在床底下躲避。
李师师用剪子剥了几颗,和赵佶一起吃了,然后在一起呆了半天。好在赵佶还记得皇后生日,觉得应该回去陪陪,于是走了。周邦彦从床底爬出来,与李师师谈唱一番,把刚才听到的事写成了一首词《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不久后,赵佶再次来到李师师所在的矾楼。李师师一时兴起,把周邦彦的那首《少年游》唱了出来。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芋绵,李师师十分喜爱,常依着谱,练习歌唱。赵佶一听,说的竟然全是那天他在李师师房内的事。他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正准备夸奖几句。
李师师却随口说是周邦彦写的,话一出口就知错了。赵佶看了李师师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他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女人,他还敢再来,那还了得!当天赵佶怏怏不快地回到后宫,就派心腹收集周邦彦平日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东京。
处理完这件事,赵佶心情大好,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赵佶于是问道:“师师,你到哪里去了,我苦等了好几个时辰!”李师师回来了,满脸愁容。赵佶还以为她身子不适,起身安慰,说道:“是不是你亲眷之中有人穷苦无依?拿出些银两……”
没等赵佶说完,李师师款款跪下,泪流满面地说道:“请皇上恕妾之罪!周邦彦被押解出京!妾念他为妾谱了许多歌词。今为妾填词而获罪,且又年事高迈,好生不忍,所以到都门以杯酒相送!”
赵佶心里一怔,他亲自治罪的人,李师师居然还敢去送行。赵佶故意问道:"周邦彦说了什么?”李师师本来就是一个机灵之人,听赵佶这样问,她就觉得事情有转机,连忙说道:“他心里好生懊悔,说自己是罪有应得,天子圣明。临行,他还为妾教唱了他的新词《兰陵王》”。
赵佶奇道:“真的吗,你还背得下来吗?”李师师说道:”容妾理弦而歌!”她站了起来,理了理秀发,取下琵琶,唱出哀而不怨的《兰陵王》。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