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了能办上一份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报纸,必定要有一位资历、名望在云南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主持大局,而且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李翊刻意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却一直没有所获。
直到陆伯平出任云南政经堂的堂正之后,李翊才属意起他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陆伯平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追求变革,思想开放,对新鲜事物相当感兴趣,非常适合担任报馆馆主一职。
但是,云南政经堂是李翊刻意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责任非常的重大,若是陆伯平兼任报馆馆主的话,恐怕就无法兼顾云南政经堂的事务了,这也是他仍然犹豫不决的原因。
而李翊曾经相当看好的杨赞图、崔籍若等人,资历、名望俱佳,在大汉国内声名远扬,也是李翊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但是这二人身为京城人士,根本就不可能在云南久留,年前他们执意返回京城的举动说明,云南这个小庙里是留不住高人的,毕竟京城里的发展空间要比云南大得多了。
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还是林易给李翊推荐了一个上佳的人选。此人名叫黄清源,祖上乃是京兆府人士,移居云南也只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却在云南本地颇有声名。
他本人的年龄虽然不过五十出头,却是不折不扣的前唐进士出身,曾经在朱温的大梁朝做过几年御史,因为受到朝中人事纠葛的牵连,险些命丧天牢之中。出狱后痛定思痛,再也不愿为了大梁卖命,立即果断携家出走,不远千里来到云南,定居在了宁州。
据林易、东方荆等人介绍,此人知识渊博、才气过人,兼且识见高卓,为人正直无私,从不假以颜色,实在是报馆馆主的最适当人选了。
当下李翊不再犹豫,立即着人引见了黄清源,一见之下,顿时被他的渊博才学所折服,更对他的耿直品行有了深刻的了解。两人交谈之下,顿时互生惺惺相惜之感,黄清源本人有相当强烈的使命感,也对李翊在云南的作为大感认同,因此也非常愿意委身为报馆馆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经过一番商议,报社的名字就叫做‘云南时报馆’暂定为每七天一期,。同时李翊立即任命黄清源为‘云南时报馆’馆正,品级定位从八品上,又从云南政经堂里选取了一位正直敢言、稳重敦厚的教授汲维中,担任‘云南时报馆’的总编纂,品级从八品下,协助黄清源打理报馆事务。
另外,‘云南政经堂’第一期也恰好毕业了,数十名学员中,除了部分人被选调到官府任职以外,有十几名愿意从事报馆事业的学员,也被李翊充实到了‘云南时报馆’里担任编辑或者记者。
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子建的学子,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却才学渊博、见识过人,而且有一腔热血抱负,志在为天下黎民百姓谋求利益,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翊准备先让他在云南时报历练上一番,然后大力培养重用,充实到自己的班底中去。同时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