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无极而太极 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再发展,又出现了元气,于是就进入了太初;

    接着又产生空间,这就是太始;

    此时还是一个空空的,但是已经有了空间的基本结构,接着,空间中出现了物质,进入了太素期;

    此时的空间、物质还比较混乱,类似于无序的状态,当这种无序状态逐渐稳定,变得有序以后,就是太极。

    对于这个稳定的,宇宙真正形成的前一阶段,如果拿一个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来类比的话,可以简单理解这个太极阶段就是小鸡已经有了意识,马上就要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太极,还是鸿蒙未分时期,接下来就是道教的老大盘古出场了,由他一斧开天,宇宙也由先天的状态改变成为了后天的状态,所以说“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

    当然了,虽然这种五段式的宇宙发生论听起来有点虚幻,也有点虚无,但是必须得承认古人的想象力,现在流行说脑洞是真高,以至于经过十多年的网络小说发展,也没有突破这五步的模式。但是,也是因为它太过虚无,就算现代人的科技都无法去证明,所以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影响并不大。在儒家看来,这些太过虚幻的东西只要有就够了,有时间了就研究研究,显得我的学问老高的样子,没时间了谁也想不起它来,就放在那里生虫子去吧,我要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伟大的仁、义等思想研究之中,相对于那种太虚的宇宙是怎么来的话题,算了吧。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宋朝以前,无极是个道家的概念,儒家不怎么关注它;太极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的核心,但太高大上,研究得也并不多,道家同样不太重视它。也就是说,在宋朝以前,无极、太极大体上是不相干的,直到陈抟创作了无极图并传承下来以后。

    朱震的《汉上易传表》《汉上易解》里对无极图的传承有非常清晰和详细地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着《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着《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

    无极图的传承,还有很多史料有记载,通过传承系统可以看得出来,陈抟的无极图的影响力非常大,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分支:一条是先天图,传到了邵雍;一条是河洛二图,传到了刘牧;还有一条是太极图,传到了周敦颐及二程。

    陈抟创作了无极图,极大地影响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北宋五子,进而影响着近千年的华夏文化发展。经过朱熹改造的这句“无极而太极”以后,无极和太极这两个名词流行了,就有了密切的关系,道家便对无极和太极有了重新的总结和梳理:

    首先明确:顺着的是太极,逆着的是无极。

    也就是说,从宋朝开始,道教明确了顺行造化的太极图系统和逆施成丹的无极图系统。前者是道教的宇宙生化学,后者则是内丹学,二者又基于内丹修炼思想而统一了起来。

    太极生两仪……,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映了天地万物化生的常道,是由生趋死的过程。

    无极则是反映了道家修炼精气神的逆过来的,归三为二,归二为一,归一于虚无,炼神还虚,身与道合,是由死返生的过程。

    前面讲到吴筠的《玄纲论》时,就提到过这个顺逆的问题。唐末崔希范进一步提出了“盗天地、夺造化”的理论,天地盗是顺,人盗则是逆行。五代时谭峭又提出了化的理论,“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也就是说道家这种逆行成仙的理论也并非陈抟所创,而是前人一辈一辈对内丹学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陈抟直接继承了谭峭的化的理论,可以从他的《胎息诀》里看得出来。及至传到张伯端,更是对内丹理论总结和升华。

    后世张三丰在《无根树》里有一句被现在的修真、玄幻作者们常常引用的话,“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那些小说里常说顺行为人,逆行为仙之类的就是从这里来的。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