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湖广、江北诸军。
丁启瑞本不知兵,受重任也不知为何。他受命出潼关后,由承天赴荆州,军队因不受欢迎而只得行荒山,吃马肉。他闻李自成军七十万围开封,不敢去,而张献忠在光山、固始间,兵少,于是诏檄左良玉,破张献忠军于麻城,开封告急时,他却推脱不去。
崇祯帝任命这么个既不懂军事、又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去镇压农民军起义,真是昏招连出,嫌自己死的慢啊!
农民起义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起,至今已经十三年了,明朝不但没有剿灭农民起义军,反而越剿越大。如今,农民军起义已经占领了半个明朝,而今年的形势更加的严峻。
明朝不仅对内镇压农民军失利,在对外的战事方面也节节失利。
1640年(崇祯十三年)3月,清朝皇帝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又派兵先攻占锦州城的外围据点,后又在四面扎营断绝其外援。
这就是著明的“松锦大战”。
今年3月,锦州东关的明朝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军攻占锦州外城,至此,清军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锦州守将祖大受向明廷报称:“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明廷命洪承畴领吴三贵等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4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
4月25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但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
明朝不仅皇帝昏庸,大臣也没有几个贤能的。例如辽东监军张若麒原属刑曹,本不知兵,但兵部尚书陈新甲却轻信其轻敌冒进之言,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并遣张若麒游说洪承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
俗话说:“不怕敌人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明朝正值此生死攸关之时,这些猪一样的大臣自命不凡不说,还竟出一些愚蠢到极点的馊主意,真是嫌明朝死的慢啊!当然,也许其中某些人被大清收买了。此时,缺饷少粮的明军如果采取守势,上下团结一心的话,或许还能多坚持一些时间,等待机会和变数。
内斗全世界都有,但中国绝对排第一。
例如南宋的秦桧迫害岳飞,就是因为岳飞威胁到了他的既得利益,他由于鼠目寸光而被大金利用,结果毁了整个南宋。再如明末的吴三桂,其因父被杀、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撸而降清,不也是同理吗?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起初,崇祯帝也赞同洪承畴的观点,认为应该持重缓进。但他的大局观很糟糕,而且耳根子还软,结果听信了陈新甲的谏言,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就连明朝的高层都昏加上昏、错上加错,明军焉能不败啊!
洪承畴在外面虽然是最高统帅,但接到皇命的他哪敢违抗圣旨啊!不得已,他于7月26日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13万人,28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29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其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海霸天下》≈≈≈≈≈
京城紫禁城。
此时,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正在上早朝,崇祯帝正听取大臣们的汇报。
崇祯帝今年刚好三十岁,正值年富力强之时,然而,他接手的明朝本就先天不足,现在更是内政崩坏,外部势力压迫,积重难返的明朝早就让他感觉力有不逮。
客观的讲,崇祯还是一个比较想干事的皇帝,但也是和慈禧、溥仪之流相比,如果和唐太宗等皇帝相比,连提鞋都不配。
崇祯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
(本章完)